新聞中心
Information Centre
首頁
產品
解決方案
關于我們
服務支持
聯系我們
Information Centre
時間:2023-06-26 15:47:27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任務。中小企業是最具創新活力的群體,是以自主創新為根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力量。培育優質中小企業主體,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彈性、助力現代化產業建設的重要內容。
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仍面臨四大難題
一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整體處于初、中期,尤其是中小制造企業轉型更為困難。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對2608家中小制造企業調研結果顯示,有89%的企業仍在初始狀態下探索數字化轉型路徑,僅有3%的企業完成數字化深度應用。
二是企業核心業務數字化水平較低。數字化轉型較快的更多是辦公、信息集成等領域,但智能制造、生產工藝等核心業務推進緩慢。調查數據顯示,中小制造企業辦公網絡平均覆蓋率已接近90%,但關鍵工序的數字化裝備應用比例不到45%,不足1%的企業能夠采用智能化技術支持核心業務發展。
三是關鍵軟、硬件供給受制于人,成本高。我國80%的工業軟件來自外資企業,30%左右的關鍵材料我國無法自主生產,95%的專用芯片、70%以上智能終端處理器以及絕大多數存儲芯片需要進口。高端機器人嚴重依賴進口,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被日本、德國、瑞士等掌控。
四是企業自身轉型基礎和條件差。大部分中小企業錯過了計算機化和互聯網發展浪潮,企業生產設施聯網率和數字化程度偏低,整體上還處在機械化和自動化向數字化過渡階段。短期內想從自動化到數字化“三級跳”,障礙多、難度大。多數制造行業的平均設備聯網率不足40%。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成本收益看不清,企業難拍板。數字化涉及對企業生產、業務、管理、支持體系等進行系統分析、集成與規劃,實施信息化、自動化布點和改造,包括單個系統建設、多系統集成和互聯互通等,流程復雜、線索多、個性化要求高,單點故障可能引發全局問題。企業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也面臨轉型失敗或收效甚微的風險。對于小企業而言,隨時可能出現生產制造流程優化、工藝改進、設備更新、生產線更迭,甚至轉產轉行,大規模數字化投入很可能變成沉沒成本。
二是缺乏合格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數字化浪潮下出現了大量形形色色的系統解決方案和數字化服務商,大幅增加中小企業篩選甄別成本。絕大多數服務商沒有制造業背景,很難提供與企業核心業務深度融合的服務產品。同時,制造領域細分行業差別大,企業情況各異,缺少可以照搬的模板,服務商更傾向于提供已有的模塊化產品,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耗時長、成本高,客戶企業也難承受。
三是人才、數據安全等問題成為重要障礙。數字化轉型需要既懂技術、又懂制造的綜合型人才,但中小企業缺少財力培養或引進這類人才。同時,數據安全狀況差,監管體系不健全,使企業不敢轉型。大數據、云計算雖然快速發展,但與之相關的數據資產確權、數據標準、數據監管、法律體系等工作仍相對滯后。
四是制造與數字化結合的天然瓶頸難以突破。企業生產制造包含研發設計、試驗驗證、工藝流程、檢驗檢測等一系列嚴密復雜的環節,是多重技術秘密的集合,是不同場景大量應用、反復試驗、常年積累、不斷優化形成的一套固有模式,有制造業“黑盒子”之稱。制造企業的競爭優勢體現在獨到的制造工藝和獨特的產品性能上。數字化的優勢是邊際成本為零和規模效應,強調標準化、模塊化,更容易解決共性、通用性問題。二者融合存在天然瓶頸,要將整個制造過程進行數字化改造、網絡化集成和智能化升級,難度極大。因此,以消費互聯網為代表的服務類產業率先實現數字化,制造企業的財務、辦公系統等數字化應用多、普及快,即便是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環節數字化也相對容易,但核心業務智能化耗時費力、效果難保證。
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可從四方面發力
首先,應因企制宜推進數字化轉型。按照“政府支持+企業自主+市場化運作”的思路,把握“宜信則信、宜網則網、宜智則智”原則,引導企業結合實際需要和既有條件,選擇適宜路徑實施數字化轉型,不搞大撒網式的全民數字化。采取“重點突破+優化生態”的模式,有針對性地推動典型行業特定環節的中型企業突破智能化瓶頸,帶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轉型。政府政策的發力點在于,為企業轉型提供必要資金支持,提供有效服務供給,維護市場秩序,強化人才支撐,優化數據安全環境。
其次,實施中小企業智能化示范工程。建議由政府、行業協會等聯合,選擇代表性行業、智能化水平較高的龍頭企業,作為智能化解決方案的供應源。基于該企業的智能化服務商或企業單獨成立的服務機構,將企業成熟的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分割、提煉、融合,形成可供行業參照的標準化、模塊化解決方案包。支持上述服務機構進駐有資金儲備、人才資源支持、有意愿、有需要開展智能化轉型的中型企業,利用1年左右時間,進行“一對一”貼身服務,確定并實施適宜目標企業的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轉型方案。
再次,以“擔保+保險+服務”方式推進企業信息化和網絡化。加快培育、篩選一批合格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供應商,為小型企業提供模塊化、易部署、低成本、柔性化的軟件和系統解決方案,提高易用性、通用性,能滿足企業轉型、轉行、轉移需要。借鑒網絡安全保險的運營經驗,探索由小型制造企業發起,政策性擔保機構或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資金支持的擔保機構幫助企業獲取銀行貸款,保險公司開發數字化轉型保險產品,數字化服務商提供服務的模式,降低企業資金占用壓力和轉型失敗風險。
最后,完善支持政策與保障措施。加強關鍵技術與核心部件攻關,實施由大企業牽頭的產學研協同攻堅計劃,加快實現關鍵軟件、硬件的國產化。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加大中央財政資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支持,引導銀行提供長期低息貸款,支持保險產品開發。企業數字化轉型費用視同研發費用,適用加計扣除政策。鼓勵發展數字化人才外包服務,支持企業與服務機構聯合培養綜合性、跨行業、跨領域人才。健全數據安全與監管體系,加快推進數據確權、網絡安全、風險識別、防泄漏等領域法律體系建設。(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來源:人民網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文章、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僅用于學術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做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