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長沙,車路協同系統讓公交車在路口優先通行;在河北保定,5G-A技術助力汽車柔性產線機械臂精準涂膠;在浙江杭州,大數據與智能算法為3.3萬家企業提供政策推送服務,推動智慧服務與企業發展融合……近段時間以來,這些數字化創新實踐展現了智慧城市建設新成效,描繪了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劉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AI大模型、區塊鏈、數字孿生、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智慧城市正逐步從簡單的“城市數字化”階段,邁向全面的“數字化城市”新階段。在這一進程中,整個城市將在數字領域構建一個龐大的系統,數據的規模效應和應用范圍將得到更多擴展。
記者注意到,自2013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首批90個智慧城市試點以來,到2023年我國已建成40個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與此同時,隨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智慧城市的建設邊界不斷拓展,現已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等部門對外發布《關于深化智慧城市發展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文件圍繞總體要求、全領域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全方位增強城市數字化轉型支撐、全過程優化城市數字化轉型生態以及保障措施等5個方面著力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
智慧城市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數字化轉型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劉強認為,城市的數字化轉型不僅有助于推動城鎮化實現高質量發展,還能有效擴大內需,提升城市治理的現代化水平,并加速產業的升級與創新進程。
當前,智慧城市的建設正在向城市群和縣域兩級全面拓展。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地正加速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諸如“數字長三角”“數字大灣區”等一系列項目正在全面推進之中。
例如,重慶已建成全國首個“一體建設、三級貫通”的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該中心涵蓋了市級的“城市大腦”、區縣級的樞紐中心,以及鎮街級的執行末端,保障了城市的高效運行和緊急情況的協同處置能力。
川渝地區推出了閱讀一卡通項目,使得“四川借書、重慶還書”成為現實,不僅便利了兩地民眾的閱讀生活,還促進了文化資源的共享。
杭州則充分利用其“城市大腦”,實現了快速酒店入住、便捷景點入園和輕松查找空房等多項智能化服務,這些舉措進一步提升了市民的生活便捷度和幸福感,展現了智慧城市的魅力。
如今,城市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智能交通、智能養老、智能社區、智能環保、智能政務等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與深化,信息基礎設施也日益完善,為城市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智能化體驗。
劉強表示,展望未來,智慧城市的建設將堅定不移地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更加注重運用系統思維來全面提升服務與管理水平,更加凸顯以需求牽引為根本,以數據融通為核心,以協同開放為導向,以共建共治為重點,為城市居民提供精準、多樣、及時的服務。
來源:人民網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文章、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僅用于學術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做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