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Information Centre
首頁
產品
解決方案
關于我們
服務支持
聯系我們
Information Centre
時間:2024-03-14 15:30:57
數字技術聚合了分散的優質資源,突破了傳統教育的時空限制,進一步推動教育公平;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出現,助力智慧教育駛入發展快車道……科技力量正在重塑未來教育格局。
2023年堪稱我國智慧教育的“收獲之年”。去年9月,我國“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項目獲2022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化獎。平臺涵蓋了中小學、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多個學段多種類型教育內容,服務上千萬名教師和數億名學生,實現更多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隨著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速發展,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和多方參與的教研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互聯網技術及數字化應用已全方位介入教育教學。智慧教育在取得諸多成果的同時,也面臨著一個新問題——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
加強智慧教育系統治理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汪小帆長期關注教育和信息化兩個主題。在他看來,智慧教育的內涵,絕不只是“上網課”這么簡單。
“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應深入推動教育理念、治理模式、教學手段與思維方式等的變革。”汪小帆說,這不是簡單地把線下課程搬到線上,而是教育模式的變革以及線上線下課程內容的深度融合。除教學外,加強教育管理、培養創新人才、促進教育公平都是數字化轉型需要面對的問題。
設備、系統、網絡是支撐智慧教育發展的基礎設施,我國在這些方面已有雄厚的積累。但是,智慧教育的系統治理仍有改善空間,需要進一步加強教育管理。
以高等教育為例,在缺乏系統治理的情況下,一所高校可能存在多個統計部門和業務平臺、多種統計口徑和數據接口,對接過程中容易出現一系列問題。以統計學生人數為例,由于采取方式不同,各部門給出的統計數字很可能不一致。對此,汪小帆曾提議構建統一的數據平臺,打通數據孤島。這有利于實現教育數據、資源的共享,讓數字技術真正為教育所用。
從學校管理者到教師再到學生,每個人都是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參與者。只有著力提升師生數字素養、培養師生數字思維,才能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
汪小帆說,他曾在高校信息化管理實踐中將數字化轉型工作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并把數字化水平納入學生綜合素質和教師教學能力評價范疇,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為驅動培養個性化創新型人才,推動教育模式變革。
此外,東西部地區高校之間仍面臨信息化程度發展不平衡的情況,同一城市的高校之間也存在這類問題。而在基礎教育領域,東西部地區的教育數字化發展同樣具有明顯差異。汪小帆認為,進一步發展和普及數字化技術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更加公平、高質量的教育,要以更均衡、充分的數字技術作為支撐。
技術與人才結合是關鍵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設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工作人員加強對教育信息化的學習。
“學校管理者、教師等在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汪小帆說,他曾在2022年全國兩會上提議對高校管理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和考核,制定高校教職員工信息化素養提升計劃。同時,他建議出臺較為詳細的“高校信息化建設指導性建議方案”,探索在高校試點設立專職首席信息官。
“兩年來,提案提及的工作取得了良好進展。”汪小帆告訴記者。
對教師而言,培訓不只是“上網課”,而是要遵循教師職業發展的實踐邏輯,滿足教師在具體教育情境中的真實教學需求,及時精準地為教師匹配線上線下學習資源。
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副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龐麗娟指出,智慧教育的發展對教師隊伍的數字化轉型提出了新要求,提升教師隊伍數字化能力應與具體的教育場景相結合。
龐麗娟建議,應搭建新一代智能化教師研修平臺,把對教師的講授式視頻培訓升級為實踐改進性研修,開展嵌入實際教育教學工作過程的場景性研修。
教師需要在真實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研修與改進。這要求新一代智能化教師研修平臺圍繞教師的學習、備課等核心業務,設置多模態數據智能全面采集、教育教學能力精準診斷分析以及個性化學習資源智能推薦等功能。
人工智能推動教育變革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重塑高等教育,推動學習方式、教學模式和研究范式的變革提供了良好機遇和技術支撐。”汪小帆說。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提出了《關于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變革的提案》。提案提到,推動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有利于促進教學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
針對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應用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提案圍繞“場景”和“人才隊伍”兩個關鍵詞提出了建議:鼓勵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力度,豐富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場景,引導研發重點指向教育體系的重構與教學模式的創新;同時,要提升教師隊伍利用人工智能創新教學方法的能力,并讓教師保持對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批判性和選擇性。
近年來,我國把人工智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高度重視其中的倫理規范問題,出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范》等文件。
上述提案也建議規范人工智能應用,加強風險監測機制建設,加快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法律法規。
“我們應當在堅守底線、倡導合理使用的基礎上,積極穩妥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高等教育,并通過學習培訓提升我國高校管理者和教師的數字素養。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基礎上,探索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推動高等教育變革之路。”汪小帆說。
來源:科技日報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文章、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僅用于學術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做刪除處理!